• <blockquote id="usykm"><samp id="usykm"></samp></blockquote>
    <samp id="usykm"><object id="usykm"></object></samp>
  • <samp id="usykm"></samp>
    <blockquote id="usykm"></blockquote>
  • 關注我們

    24小時服務熱線400-000-0000
    首頁 >> 解決方案
    消毒供應中心
    時間:2021-05-12 14:17:54 點擊:

    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內各種無菌物品的供應單位,它擔負著醫療器材的清洗、包裝、消毒滅菌和供應工作?,F代醫院供應品種繁多,涉及科室廣,使用周轉快,每項工作均關系到醫療、教學、科研的質量。如果消毒滅菌不徹底會引起全院性的感染,供應物品不完善可影響診斷與治療,因此做好供應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,也是醫院工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。布局合理,符合供應流程,職責分明,制度完善等手段,是確保供應質量的前提。


    布局

    1.供應室應建在相對獨立、四周環境清潔、無污染源、接近臨床科室、方便供應、相對獨立的區域。

    2.嚴格區分污染區、生活區、清潔區、無菌區,可采用由“污”到“凈”的流水作業方式布局,工作間通風良好,墻壁、地面光滑,有下水道。3.污染物與清潔物品、無菌物品嚴格分開(包括下送車及工作人員,專車專管)。

       

       人員編制

    1、設護士長并應具備主任護師或護師職稱。

    2、供應室人員要求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護士應占二分之一以上比例,并以中青年為主,消毒員需培訓后方可上崗,并持有上崗證。

    3、一般80張床位設1名供應室護士。


    基本設施

    1.有自來水、熱水供應裝置和凈化裝置(過濾系統,具有自制新鮮蒸餾水的能力和設備)。

    2.有電動真空滅菌鍋、低溫滅菌器、干烤箱、手套烘干機、各種沖洗工具,包括去污、除熱源,洗滌劑、洗滌池,貯存、洗滌設備等。

    3.有各種勞保用品,有條件可設熱原監測室。


    管理要求

    1.在護士長的領導下進行工作,負責醫療器械、(復用醫療器械)、敷料的制備、包裝、消毒、保養、登記和分發、回收工作,定時下收下送。

    2.經常檢查醫療器械質量,如有損壞及時修理、登記,并向護士長報告。

    3.協助護士長請領各種醫療器械、敷料和藥品,經常與臨床各科聯系,征求意見,改進工作。

    4.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,并預防差錯事故。

    5.做好物品清點工作,定期交換班次。

    6.各班明確分工,互相協作,共同完成本室各項任務,并認真做好統計工作。

    7.物品發放、領取、使用等應有嚴格的手續,供應室有統一帳目,各科室有分戶帳,每周清點一次,每月總記一次。

    8.發揚自力更重、艱苦奮斗、勤儉節約的精神,對各種物品做到物盡其用,自己動手制作。

    9.嚴格執行器械物品破損報銷工作制度。

    10.認真做好清潔衛生工作,每日二小掃,每周一大掃,以保持室內清潔、整齊、干燥、無塵。


    質量監測

    1.專人負責,定期、定時監測消毒質量,并隨時進行抽查。

    2.每季用指示劑監測高壓鍋的滅菌性能,每鍋有大于5個點的化學監測指標,并有操作記錄,每月對治療包及注射器進行細菌培養、熱原試驗及氯化物測定各一次。

    3.每周二次抽檢注射器的洗滌質量,包括澄明度測定、酸堿度測定,均需陰性,并記錄,每月對治療包及注射器進行細菌培養、熱原試驗及氯化物測定各一次。

    4.購進一次性使用的無菌物品,每批抽樣監測熱原試驗及細菌培養,陰性后方可發放。

    5.每天對清洗室、包裝室、手套間、無菌室紫外線燈照射60分鐘,并做好記錄,每月對無菌室進行一次空氣培養。


    包裝制度

    1.物品應分類包裝,同一品種或類別的物品應按順序擺放整齊,以便于使用。

    2.空針筒裝配時,必須嚴格檢查是否配套、清潔、有無裂縫、漏氣管,并按需要放上針頭,貯盛于帶有通氣孔、篩孔的方盤中,在物品放入后應將篩孔密閉(到滅菌時再打開),寫上有效期,簽名。

    3.對要保管的金屬器械上油,尤其是器械的關節處,以防生銹,檢查刀、剪是否銳利,其他器械功能是否良好,按各包裝所需配齊器械,經第二人核對后進行包裝,掛上小牌,注上名稱、有效期,并簽名。

    4.器械包裝重量不超過7Kg,纖維類織物應按使用的順序折疊排放,其外形尺寸不大于30×30×25cm,重量不超過5Kg。

    5.盤、盒、器、皿類物品應單件包裝,若按需要將不同類型的盤、盒、器、皿包裝在一起時,則有蓋的應打開,所有器皿口子應朝一個方向,器皿之間用吸濕毛巾隔開,以便蒸汽流通。

    6.包布應一用一清潔一消毒,大小合適,禁用破損包布和無孔鋁飯盒。

    7.打包可捆扎,需松緊合適;包內放132℃壓力蒸汽滅菌標記,包布補貼指示膠帶。


    物品管理制度

    1.供應室工作人員應熟練掌握各種器械、物品的性能及清潔、消毒、滅菌、保養的方法,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各種操作常規。

    2.污染、清潔、滅菌的物品要嚴格分開,各種器械包和治療包應有操作常規及物品卡,裝備完畢的各種器械包、治療包應有專人核對,防止差錯。

    3.各種滅菌治療包應注明名稱、滅菌日期或有效日期、簽名和滅菌標記。

    4.無菌物品應專室存放,保持清潔、干燥,定期打掃、消毒,并每月進行空氣采樣培養,每日嚴格檢查有效期(一般治療用品7~10天,輸液器具7天,霉季應酌情縮短),過期或有污染可疑時應重新消毒滅菌。

    5.對滅菌物品每月抽樣作細菌培養檢查,輸液器具每日作致熱源測定,每種滅菌包(盒)均應放苯甲酸指示劑測定滅菌效果,未達到滅菌要求者應重新滅菌。

    6.對高壓鉛,應定期保養檢修并進行效能測定。

    7.崗位明確,各崗一卡,相互檢查督促。

    8.每日工作完畢,做好清潔整理工作,每周大掃除,每月對室內空氣進行一次細菌培養,各種搪瓷器皿應每月擦洗一次。各種布類用品每次用后應換洗。

    9.各科室用過的輸液器具應立即用清水沖洗;供應室不定期抽樣送檢,測定含糖量,并做到及時洗滌、包裝、消毒滅菌(包裝后2~4小時內完成),防止致熱源產生。

    10.每月下科室核對各種治療器材的貯備基數,征求意見。

    11.供應室、洗滌室嚴禁洗滌非供應范圍的一切物品,并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。

    12.無菌物品貯藏室不得存放任何雜物,非本室人員不得擅自入內,取放無菌物品時要洗手,戴口罩,更衣換鞋。

    13.收發各種供應器材時,必須填寫清單,雙方認真查對,簽名。


    物品洗滌制度

    1.凡是曾接觸過病原微生物的物品,應先以化學消毒劑處理(浸泡30分鐘),然后進行常規清洗。

    2.常規清洗時,先用洗潔精浸泡、擦洗,以去除物品上的油污、血垢,然后用流水沖凈,具有關節、齒槽和縫隙等的器械和器械皿,以及注射器的外管和內芯,都應盡可能張開或拆卸洗刷干凈。

    3.用流水沖凈的物品,需用蒸餾水沖洗一次,測PH值中性后,方可包裝、消毒、滅菌、供應臨床使用。

    4.各種穿刺針頭清洗時,注意針套與針芯配套、斜面一致。

    5.清洗手套時,先用消毒劑浸泡,取出后用適量洗衣粉在洗衣機中,正反面各洗滌10~20分鐘,再用流水洗滌,甩干水分,自然晾干上粉。

    6.各種導管經常規處理后,用加壓器沖洗各導管15分鐘,瀝干水分,檢查各導管,用松節油去膠布痕跡及污跡。

    7.敷料、布類、纖維類織物,應在洗滌后予以晾干。


    環境管理

    1、供應室周圍環境應整潔,無污染源。

    2、室內環境整潔,無蠅、無蟲,墻上無裂縫、無灰塵、無霉點、無蜘蛛網,地面無垃圾死角,每天一小掃,每周二大掃。

    3、每室工作前后均用消毒液擦抹物體表面一次,無菌室、包裝間及其他各室抹布,拖把應分開固定放置,并有標志,地面用消毒液拖擦,每月二次。

    4、嚴格區分無菌區、清潔區、污染區,路線采用強行通行的方式,不準逆行,嚴格區分無菌物品、清污物品,流水操作不逆行。


    人員管理

    1、供應室工作人員上班時衣帽整潔,不得著工作服進食堂、幼兒園和離院外出。

    2、注意認真洗手,操作前洗手,操作后洗手。

    3、供應室工作人員每年做一次體檢,傳染病患者不得從事供應室工作。如乙肝三系陰性者,注射乙肝疫苗。

    4、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各類物品的消毒、洗刷、清潔、滅菌的方法、程序和質量要求,以及各類物品的性能、保養方法和使用范圍。

    5、供應室工人須培訓方可上崗,消毒工人應持有上崗證。

    6、定期深入臨床科室,檢查無菌物品的保管和使用情況,并提出改正意見,應有記錄。


    污染物品處理

    1、無菌物品收發、污染物品接收,均應有單獨窗口和專職人員,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無菌區和污染區。

    2、下收下送應配有專人分別負責無菌物品的收發,污染物品的接收,下送車有明顯標志,上層放無菌物品,下層放污染物品,每次收發回來應用消毒液擦拭車子,每周徹底擦洗 ,車輪上油。

    3、收回的污染物應在回收間分類,進行初步消毒后再作處理。

    4、凡經傳染病人或可疑傳染病人使用過的醫療物品,應先做初步消毒處理,包扎后送供應室,對有紅色標志的傳染物,應先用壓力蒸氣滅菌后,再做常規處理。


    無菌物品管理

    1、加強對注射器、針頭等物品洗滌質量的監控,按常規含糖耐量測定和熱源測定及細菌監測,每月一次。澄明度、PH值每周測定二次。

    2、各種消毒標記明確、完整、必須有名稱、有效日期、責任人、核對者。標記不清、記錄不全,均不得發放。每包應粘貼膠帶和132℃壓力蒸氣滅菌指示管,測定滅菌效果,未達到要求者,重新滅菌。

    3、加強對消毒工作的管理,消毒員應嚴格執行高壓滅菌操作程序,保證消毒效果,及時檢查并記錄滅菌的溫度、壓力、時間、指示劑顯示結果,并按規定保留7天,每晨每臺預真空壓力鍋滅菌前進行一次13-0試驗。供應室應有質量監測員,隨時督促檢查。

    4、保證高壓鍋滅菌結果,每季度一次用嗜熱嗜酸脂肪桿菌作為指示菌,以測定熱力滅菌的效果。

    5、經高壓滅菌后,無菌物品在傳遞過程中應保持清潔、干燥、無污染,消毒室車子(分為滅菌物品車、清潔物品車)每天用消毒液擦拭,并有標志。


    無菌室管理

    1、無菌室通風干燥,應向外排風。

    2、室內、柜內清潔、無雜物、無積塵,清潔工具(拖把、抹布等)專用,有標志,應每月用消毒液濕擦抹二次。

    3、專職人員相對固定,入室前要洗手、戴口罩、換鞋,嚴格無菌操作規程,其他人員不得入內。

    4、接收無菌物品時應檢查標記是否完整,包布是否清潔干燥,針筒盒的孔有無關閉,監測每包3M膠帶是否達到滅菌效果。物品應按順序放置。每月檢查,不得有過期物品。有效期通常為7天,霉季為5天,過期或有污染可疑者應重新消毒滅菌。

    5、無菌室消毒合格,空氣培養細菌菌數低于4cfu/(φ90mm平皿。5min)。

    6、無菌室及各包裝間紫外線燈管每天用95%酒精擦拭燈管,并記錄照射時間,每60天(2個月)用紫外線強度卡自測強度一次,低于70μw/cm2時報告醫院感染科,得測后確實低于70μw/cm2時,更換燈管。


    一次性用品

    1.由供應室統一向設備庫房領取一定數量的一次性醫療用品,在進貨的同時,認真檢查產品的三證是否齊全,同時,檢查批號、生產日期、生產廠家、消毒日期、外包裝消毒標記等各項指標,均合格后方可領用。

    2.對每一批號的一次性輸液用品均應抽樣檢查熱源反應、細菌培養,各項指標合格后,方可發放給各臨床科室。供病人使用。

    3.隨時征求各使用科室的意見,如發現有輸液器漏水、漏氣等現象,及時與設備科聯系,或作退貨處理。

    4.各種輸液用品由供應室統一以一對一調換的方式給各臨床科室,及時回收用過的一次性用品。

    5.回收后的一次性用品統一浸泡在1:100的施康等消毒液中,半小時后撈出瀝干,固定放置,并毀形。

    6.每月由衛生廳(局)指定的回收單位統一回收一次性用品。


    指導規范

    在國內,涉及到消毒供應中心的規范主要有:一)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9年4月1日頒發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》,包括WS 310.1-2009 醫院消毒供應中心 第1部分:管理規范 [1]

      ;WS 310.2-2009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 第2部分: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 [2]

      ;WS 310.3-2009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 第3部分:清洗消毒及滅據效果監測標準 [3]

      。二)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2年11月頒布的《消毒技術規范》,包括:總則、消毒產品檢驗技術規范、醫療衛生機構消毒技術規范,以及疫源地消毒技術規范。

    國際上比較權威的指南與規范包括:一)ANSI/AAMI ST79 Comprehensive guide to steam sterilization and sterility assurance in health care facilities,二)Central Service Technical Manual,以及,三)Guideline for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。


    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